健康新聞

南區荃灣區關愛隊服務協議延長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政府會延長南區、荃灣區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首個服務協議期至今年9月和10月,與其他16區看齊。

 

麥美娟今日在立法會大樓會見傳媒時說,南區和荃灣區最早成立關愛隊,兩區的服務協議會於今年5月完結,其餘16區關愛隊的服務協議則於9月或10月完結。

 

為配合關愛隊恆常化,以及希望系統化管理關愛隊的工作,政府延長南區17隊、荃灣區19隊關愛隊的首個協議期,與其他16區看齊,確保關愛隊服務不會出現真空期或斷層。

 

另一方面,政府在本屆區議會引入履職監察制度,麥美娟表示,470名區議員的工作報告如期提交,經民政事務處整理後,下周一起在各區民政處供市民申請查閱。

 

她續說,區議員在地區推展各項活動和服務,去年共處理45萬個市民查詢和建議。當局期望透過履職監察制度令市民更了解區議員的工作。

閱讀更多

筲箕灣社區客廳開幕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筲箕灣社區客廳今日開幕,為港島區首間社區客廳,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此社區客廳面積約2,700平方呎,預計可服務330個劏房戶,全年服務五萬人次。

 

陳國基出席開幕典禮後會見傳媒時表示,筲箕灣社區客廳體現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的三個要素,即生活空間、社區支援和關愛共融。

 

他指出,筲箕灣社區客廳設有備餐間、洗衣房、閱讀閣、兒童遊戲角、淋浴間等,設施一應俱全,能滿足用戶日常生活的需要。此處也提供社區資訊、講座和社區服務轉介,工作人員親切友善,細心照顧用戶的生活所需,協助住戶融入社區。

 

此外,社區客廳會聯繫商界和地區組織提供物資捐贈及義工服務,也是街坊的聚腳點。陳國基認為,街坊可透過社區客廳互助共享、擴闊人際網絡,一同構建關愛共融的社會。

 

陳國基並宣布,除了今天開幕的筲箕灣社區客廳,位於九龍城的高山道社區客廳將於下月開幕,而位於太子、深水埗、九龍城區的另外三間社區客廳正在籌備當中。換言之,今年將新增五間社區客廳,超出施政報告提出今年新增三間社區客廳的目標。

 

目前五間已開幕的社區客廳合計可服務2,080個劏房戶,全年服務32萬人次。日後九間社區客廳預計可惠及4,000個劏房戶,全年服務超過60萬人次。

閱讀更多

京士柏用地維持醫療用途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醫務衞生局表示,政府現階段並無計劃將京士柏用地作醫療以外的其他用途。政府將於檢視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時,一併考慮京士柏用地未來的醫療用途和發展計劃。

 

醫衞局回應傳媒有關伊利沙伯醫院搬遷、京士柏用地日後用途的查詢,指為配合醫院管理局第一個醫院發展計劃,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預計於2026年年初起陸續搬遷至位於啟德發展區的新急症醫院。

 

屆時伊利沙伯醫院大部分臨床住院服務,包括急症室服務,將會遷移到新急症醫院,而伊利沙伯醫院將繼續保留日間醫療中心(新翼)於京士柏用地。

 

新急症醫院位於九龍的中心地帶,會與九龍城區內的聖母醫院、香港佛教醫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同屬九龍中聯網內的廣華醫院、九龍醫院和其他醫院,以及伊利沙伯醫院日間醫療中心(新翼)組成服務網絡,為區域內居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醫管局一直就新急症醫院的各項配套,與運輸署等相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至於公共運輸服務,運輸署會因應新急症醫院項目的進度和預計完工日期,預先規劃適切的公共交通服務,並繼續密切留意區內發展,按實際情況調整或加強區內的公共交通服務,以配合乘客需求,務求進一步提升新急症醫院附近的交通網絡。

 

醫衞局現正與醫管局檢視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伊利沙伯醫院臨床住院服務搬遷至新急症醫院後,京士柏用地將有空間發展醫療服務。考慮到地理位置交通方便,根據九龍市區人口需要於京士柏用地擴展日間醫療服務是可行選項。

閱讀更多

慢病共治計劃增血脂檢查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醫務衞生局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下周五起擴展服務,增加血脂檢查。此外,下月15日起,全港增設超過20個服務點,為沒有參加慢病共治計劃的合適地區康健中心和康健站會員提供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

 

慢病共治計劃的參加資格維持不變,即45歲或以上未曾確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香港居民,而政府提供的診症資助額和參加者須支付的共付額也維持現時水平。

 

若參加者被診斷出高血脂,第一年可享有最多四次資助診症,由第二年起則每年最多兩次。若他們同時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則可分別享有每年最多四次或六次資助診症。

 

此外,慢病共治計劃下的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下月15日起將加強足病診療服務。 足病診療師會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參加者進行足部評估。

 

同日起,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擴展至地區康健中心會員。

 

專屬護士診所會為有需要的會員提供初步膝部骨關節炎和背痛評估、基本自我管理及飲食建議和輔導、檢驗肌肉關節功能,以及婦女常見病的檢查;職業治療師、中醫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營養師會提供專職醫療服務。

 

康健中心會員接受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會使用共付模式,合資格人士可獲政府提供部分資助並支付指定共付額以接受服務。

 

慢病共治計劃自推出以來反應良好,至今已有超過十萬名市民參加計劃。截至本月12日,約62,700人已完成篩查,其中約24,200人即接近四成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已開始接受治療。

閱讀更多

盧國沾辭世 羅淑佩表哀悼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對填詞人盧國沾辭世表示哀悼,並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盧國沾是香港詞壇與樂壇的翹楚,一生創作逾3,000首詞作,字字珠璣,情感細膩,陪伴一代又一代香港人成長,成為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他素有詞壇聖手的美譽,其經典作品如《大內群英》、《每當變幻時》、《大地恩情》等,至今仍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羅淑佩表示,盧國沾的詞作蘊藏深厚的情感與哲理,文字功力深湛,作品時而細緻入微,時而氣勢磅礴,皆觸動人心。盧國沾畢生致力於為香港樂壇創作經典金曲,為港人留下寶貴的集體回憶,他的離世是香港文化界的重大損失。

閱讀更多

青年大使計劃啟動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YDC青年大使計劃2025今日啟動,獲選的見習青年大使將透過培訓課程和體驗,關愛社區和發揮自身影響力,以行動構建關愛、共融、和諧的社會,說好香港故事。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致辭時表示,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特區政府致力為青年創造更多機會,助力他們綻放光彩、實現夢想。

 

她鼓勵見習青年大使深入了解民青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動的青年發展工作,包括《青年發展藍圖》中各項與青年息息相關的措施,又期望青年大使計劃能為香港培育更多有承擔和理想的優秀青年。她寄語見習青年大使把握寶貴的機會擴闊視野,培養服務社會的心志,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和香港貢獻,一同說好香港故事。

 

YDC青年大使計劃是民青局與青發會合辦的重點青年人才發展計劃,旨在為香港發掘並培育更多有承擔、有理想、具潛力,熱衷服務社會、願意為國家和香港未來而奮鬥的青年人才,今年的主題為「構建關愛共融社會 青年說好香港故事」。

閱讀更多

關注演唱會門票資料出錯事件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高度關注Cityline印製的部分Coldplay: Music of the Spheres World Tour演唱會門票有資料出錯,已立即要求Cityline快速和妥善處理,確保購票者的體驗不會受損。

 

局方得悉Cityline已提出多項補救安排,包括在香港和內地增加換票點、延長換票時間至演出前,以及退回受影響購票者的手續費,以回應受影響人士的訴求。

閱讀更多

母乳捐贈 點滴是愛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香港母乳庫成立,為健康風險較高的嬰兒送上珍貴禮物。得力於一群愛心媽媽無私奉獻捐出母乳,這些早產或患危疾的小生命能夠得到母乳獨有的抗體和營養。

陳敏婷是母乳捐贈者,但她的哺乳之路一開始並不順利。兒子去年4月出生時尚算健康,但比醫生預期輕了一公斤。她聽說母乳有助嬰兒增磅,遂決定加入母乳餵哺行列。

愛子心切 無懼困難

豈料,兒子患初生嬰兒黃疸住院,她因此遲了開始餵母乳,導致奶量偏低,兒子喝奶粉補充,卻出現腸胃不適、睡不安穩的問題。

她向護士求助,並按照對方建議,透過定時泵奶提升奶量,約三個月後成功轉為全母乳餵哺。

她憶述追奶的過程異常艱苦,但每當見到兒子活力充沛,都覺得這個決定值得:「珍貴的母乳仿如一座橋樑,促進我和兒子之間的交流。」

感同身受 助人為樂

親歷餵母乳的辛酸,加上得悉友人的嬰兒因早產等原因,身型較為細小,敏婷感觸良多。當她看到香港母乳庫成立的新聞,便急不及待上網登記,並在通過健康篩查後,成功捐贈母乳。

如今,兒子開始進食更多嬰兒食品,一天只喝三次奶,敏婷也恢復全職工作,但她仍保持每天泵奶四次,多出的一次正是預留作捐贈。雖然她為此每天要多花半小時泵奶,時刻保持個人衞生,但能夠藉由捐贈母乳向其他嬰兒分享愛,她感到滿足。

她說:「母乳並非你想要就有,當你擁有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多走一步。兒子長大後,我也可以很驕傲地告訴他,你將來也要幫助別人。」

踴躍支持 成果喜人

位於香港兒童醫院的香港母乳庫今年1月初成立以來,已招募到超過100位合資格捐贈者,收集逾300公升母乳。香港母乳庫總監黃明沁形容成果超乎預期。

她說,母乳庫3月展開第二階段服務,將捐贈母乳分發至醫院管理局轄下九間新生兒深切治療部,其中早產嬰兒,即出生時母親懷孕不足32周、其體重低於1.5公斤,以及罹患嚴重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臟病或曾接受腸道手術的嬰兒,均會獲優先餵食捐贈母乳。

她表示,若收集到更多母乳,就可提供予非早產或有特別需要的足月嬰兒。

母乳庫對母乳捐贈者有嚴格規定,捐贈者必須正在授乳、其寶寶在一歲以下,身體健康,捐贈前需接受藥物史等全面評估,成為捐贈者之後也要每三個月驗血一次。

為確保安全和品質,捐贈母乳運抵香港母乳庫後,來自同一捐贈者的母乳會放在一起,再分裝至獨立密封奶瓶,以巴士德消毒法處理,並進行微生物檢測和營養分析。整個過程均受嚴格溫度控制。

黃明沁指出,母乳對嬰兒來說是最佳食物,因它含有抗體和免疫因子,可保護嬰兒免受感染。實證醫學也顯示,早產或有特別需要的嬰兒進食母乳後,包括壞死性腸炎在內的併發症明顯減少。

她呼籲社會為母乳庫出一分力:「每一滴母乳,對於最脆弱的小生命踏出第一步,都是最珍貴的禮物。我們希望社會各界和各位媽媽支持這個計劃。」

閱讀更多

衞生署跟進手術室天花板漏水事件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一間手術室的天花板在手術進行期間漏水,衞生署表示,該署已即時聯絡醫院調查和跟進事件。

 

據悉中大醫院本月10日為一名病人進行眼科手術,手術即將結束時,手術床尾部的天花板開始漏水。職員即時用布止住漏水,同時用無菌手術鋪巾遮蓋病人頭部及儀器。

 

手術按原定計劃完成,病人情況一直穩定,未有出現併發症。醫院已立即暫停使用有關手術室、找出漏水源頭並維修。

 

雖然漏水事件不屬根據《私家醫院實務守則》須呈報事項,但為審慎起見,衞生署已要求醫院提交調查報告。署方會評估調查結果及醫院採取的措施,作出適當跟進,以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和加強保障病人安全。

閱讀更多

防護中心調查諾如病毒爆發個案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青衣區一間中學有多名參加內地交流團的學生出現腸胃炎症狀,部分人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從不同方向調查是次諾如病毒爆發個案的可能源頭。

 

防護中心昨日獲悉交流團懷疑出現急性腸胃炎群組個案後,即時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得知該校135名師生3月20日出發到肇慶交流三天,當中20名學生和一名教師3月21日上午約11時至翌日早上約8時陸續出現與諾如病毒感染吻合的病徵,包括嘔吐、腹瀉和發燒。18人曾在當地求醫,全部情況穩定並已出院,其中八人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

 

中心正調查是次諾如病毒爆發個案的可能源頭,包括人傳人、受污染的食物或環境傳播。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所有21名受影響人士除了團餐,並無進食其他共同食物,該校近日也沒有急性腸胃炎爆發個案。

 

分析個案的發病時間後,中心初步未能排除師生經進食受污染食物而受到感染。中心已把相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通報廣東省衞生當局,並獲悉內地已就個案展開調查。

 

防護中心已向受影響學校提供有關急性腸胃炎傳播、預防和控制的健康建議,並會繼續跟進事件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包括安排患者收集糞便樣本作化驗。中心已知會教育局,提醒注意相關情況。

 

另外,防護中心指出,急性腸胃炎在香港的活躍程度自去年12月底起上升,並在近月維持在較高水平。當局今年1月、2月分別錄得57宗和49宗急性腸胃炎爆發個案;3月份截至3月15日共錄得21宗急性腸胃炎爆發個案。防護中心指,大部分爆發個案由諾如病毒引致。

 

中心又提醒市民,除了內地,其他香港人的旅遊熱點例如日本、新加坡和台灣,近日也出現急性腸胃炎爆發,市民外遊時應提高警覺,注意個人、環境及食物衞生,以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閱讀更多

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接受申請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2026年度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接受申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邀請本地表演藝術工作者及藝團提交建議書,5月6日中午12時截止。獲選者明年在全港各區推行藝術外展活動,把表演藝術帶進社區。

 

申請者須為本港註冊非牟利演藝團體或藝術工作者,且最近一年內於本港在其拓展的藝術形式具備實際公開演出經驗。署方鼓勵申請者引進新進藝術工作者參與,以支援他們的發展。

 

申請者須提交一份建議書,簡述活動主題和內容。申請表格可於網頁下載或到位於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10樓的觀眾拓展辦事處索取。

 

擬議活動須涵蓋戲曲或曲藝、舞蹈、音樂、劇藝、跨媒體等最少一種表演藝術形式;活動內容以巡迴演出為主,可包括工作坊、片段表演、示範、講座、展覽等一項或多項具創意的表演藝術活動組合。

 

查詢可發電郵或致電2591 1611。

閱讀更多

精英運動員直接資助額上調8.3%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下月起本港所有精英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的直接資助額上調8.3%。

 

羅淑佩今日主持體育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說,會上各方就精英體育資助制度深入討論,體育委員會決定對現時資助制度稍作調整,以便更能因應現時體育發展情況,向精英運動員和精英運動項目提供支援。

 

她說,上一次調整精英運動員直接資助額是在2020年。這次調整,體育學院已考慮自2020年至今消費物價指數的升幅、市場薪酬趨勢,以及吸引體育人才的需求。

 

下月起,成年隊運動員的每月標準資助額會由7,130元提高至10,000元,以示當局對全職運動員的肯定和鼓勵。

 

體院也將為精英殘疾運動員成立成年隊,羅淑佩預期此舉有助吸引更多殘疾人士投身運動員行列。

 

她說,在體院接受資助的運動員並非員工,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能單以金錢量度,坊間一般把這些資助當成運動員的薪酬,這個看法要修正。

 

她指出,除了財政支援,體院也為運動員提供全面支援,包括住宿、飲食、教練費、醫療團隊等,對運動員的協助是適切和全面的。

 

此外,桌球和網球項目未來兩年將繼續成為A級精英運動項目,而殘疾人保齡球(肢體殘疾)項目會繼續保持B級位置;至少八個成績理想的運動項目下月起升為A級或B級精英體育項目。其中,高爾夫球升為A級,獨木舟和殘疾人游泳項目(肢體殘疾)升為B級。

閱讀更多

港安醫院檢查燈墜落 衞生署跟進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一間治療室的檢查燈昨晚墜落,衞生署正積極跟進和調查,要求院方提交調查報告,並發出特別警示,通知使用同一型號檢查燈的持份者盡快聯絡供應商跟進。

 

根據港安醫院通報,一名醫生昨晚在急診服務的治療室為一名病人完成程序後,在旁協助的一名醫護人員嘗試將檢查燈調向,檢查燈突然墜落,擊中兩名醫護人員。兩人沒有大礙,無須留院治療,而事發時在治療室內的病人並沒有受傷。

 

事發後,港安醫院同日晚上停用涉事治療室,並要求供應商即時派員檢查院內所有同型號,即Polaris® 50檢查燈,確保安全穩妥。

 

為審慎起見,院方也要求供應商檢查院內由同一供應商Draeger Hong Kong 提供不同型號的所有檢查燈。

 

衞生署表示,會仔細評估調查結果和醫院採取的措施,再作跟進,以保障病人安全和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此外,衞生署已聯絡Draeger Hong Kong了解事件,並要求該供應商主動通知受影響的客戶和跟進。衞生署也會通知醫院管理局、私家醫院、持牌私營醫療機構、相關醫療專業團體這次事件,如有使用涉事器械,應盡快聯絡Draeger Hong Kong跟進。

閱讀更多

急症室收費擬增至每次400元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今日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建議調整急症室收費至每次400元、非緊急的放射診斷和病理檢驗等服務會採取共付收費模式、增設每年一萬元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等。新收費2026年1月生效。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在記者會上說,上一次調整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是在2017年,這次檢討是必須和有需要的。

 

他指,政府按照五大原則提出這次改革方案。第一,政府對市民的健康承擔不變、不減,改革所得的額外收入會全數投放回公營醫療服務中。

 

第二,能者應共付,輕症也應共付,政府會擴展並提升共付機制,共付比率會維持在市民可負擔的水平。

 

第三.這次改革有加有減,「加」是加強對貧、急、重、危病人的保障,「減」是減少浪費。

 

第四,改革後政府仍會維持高度資助,目標是維持九成整體公營資助率。最後,為了讓市民明白以至接受改革過程,當局會循序漸進,期望在五年內達到目標。

 

關於新收費詳情,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該局建議住院急症病床收費增至每天300元。急症室服務費用增至每次400元,但在分流制度下被列為危殆和危急的病人則可獲豁免,以期引導非危急的病人使用非急症服務。

 

此外,普通科門診和家庭醫學專科門診建議劃一收費150元。 

 

加強醫療保障方面,高拔陞指,該局會增設每年一萬元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除自費藥械,所有收費項目均涵蓋,全港市民皆可申請。

 

盧寵茂表示,醫療改革將有助確保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在最有需要的病人身上,他期望公眾支持。

閱讀更多

青年發展委員會舉行第18次會議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03-31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主持青年發展委員會第18次會議。會上,委員聽取政府簡介青年發展藍圖的落實進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則介紹「連青人網絡」工作進展。

 

委員欣悉政府按照青年發展藍圖所訂方針全力推展有關工作,除積極落實藍圖的160多項具體行動和其後提出的接近60項措施,相關決策局也因應社會情況和青年需要,在過去一年提出逾30項新措施,以確保藍圖與時俱進,持續回應青年不斷轉變的需要。

   

「連青人網絡」方面,委員欣悉民青局持續舉辦和提供各式各樣活動,涵蓋青年交流會、內地交流團、參與國際事務、義工服務、特色參觀等,為會員提供發展多元才能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同時加強他們與政府的溝通和互動互信。「連青人網絡」已有超過18,000名青年加入,有效連結政府各項青年活動的參加者。

   

陳國基表示,政府持續落實並動態更新青年發展藍圖的措施,以行動印證當局長期推動青年發展工作的決心。他感謝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積極參與藍圖的落實和宣傳工作,並與各決策局和部門攜手合作,讓藍圖的願景得以實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