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

共創明Teen計劃達標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可按這裏收看發布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共創明Teen計劃第一期的學員、家長和友師都認為學員在提升個人發展和正向思維方面均見進步,達到政府在2022年施政報告所設立的績效指標,即不少於七成學員在這方面取得進步,符合設立計劃的目的,令人鼓舞。

 

陳國基今日連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舉行共創明Teen計劃成果發布會。政府早前委託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研究團隊,跟進學員在計劃開始前和完結後的轉變。學員就八個預設指標作自我評估,家長和友師也會評估學員的表現。

 

八個預設指標為制定目標的能力、財務規劃能力、人際關係技巧及建立社交網絡、抗逆力、自信心、自尊感、責任感及同理心、對社會的歸屬感。

 

研究團隊上月完成整個評估,結果顯示學員、家長和友師均認同學員在各項指標皆有增長。學員評估自己在財務規劃能力、自信心、人際關係技巧及建立社交網絡、對社會的歸屬感共四項指標的改善尤為顯著。

 

家長認為學員在財務規劃的能力、人際關係技巧及建立社交網絡、對社會的歸屬感、抗逆力共四項指標的改善最為顯著,而友師則認為學員在全部八項指標均有明顯增長。

 

陳國基今日也在共創明Teen計劃第二屆合作夥伴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和第五屆扶貧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匯報共創明Teen計劃第一期評估結果。

 

委員欣悉政府去年為計劃第二期引入的優化措施與研究團隊的評估結果和建議一致,包括增加學員名額、增加團體活動種類、引入師友配對組群安排、設立校友會向完成首年計劃的學員提供多元社交活動和工作實習機會等。

 

陳國基表示,政府與合作夥伴委員會、扶貧委員會以至社會各界會繼續攜手同行,充分發揮政、商、民三方合作的力量,通過計劃扶持更多基層青年擴闊視野、增強自信、奮發向上。

閱讀更多

港隊花劍世界盃香港站奪金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香港劍擊運動員張家朗、蔡俊彥、梁千雨和李逸朗今日在「國際劍擊聯會花劍世界盃---中國香港」男子團體賽歷史性勇奪金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致以祝賀。

 

楊潤雄表示,四人表現出色,奪獎實至名歸,展現香港運動員的堅毅鬥志和團結精神,對此感到欣喜和光榮。他又指,香港劍擊運動員在國際賽事屢創佳績,值得引以為傲。

 

比賽周三至今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

閱讀更多

全力應對暴雨對本港造成影響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持續暴雨令本港多個地區出現水浸和山泥傾瀉,政府各相關部門迅速應對,全力將暴雨影響減至最低。由於本港正受到另一道強雷雨帶影響,政府也提醒市民留意最新天氣預測和交通情況報告。

 

渠務署今早啟動緊急應變中心,並派出緊急應變隊伍主動巡查過去容易出現水浸的地點,包括西貢和將軍澳區。其後暴雨情況加劇,渠務署派出逾160隊緊急應變隊伍共約600人在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個案和清理渠道。全數16個水浸個案至晚上7時30分已處理完成和清除水浸,其中12宗位於西貢和將軍澳。所有個案均於收到通知後一至兩小時內完成處理,受水浸影響的道路也大致回復正常運作。

 

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於天文台發出山泥傾瀉警告後,也迅速啟動緊急控制中心。截至晚上7時,土力工程處共接獲15宗位於西貢區的山泥傾瀉報告,已即時派員視察並安排所需斜坡緊急工程。其中一個個案發生在將軍澳第二期已修復堆填區之上的清水灣郊野公園,環境保護署即時增派人員和挖土機到場清理泥石,把雨水疏導至附近引水道或雨水渠,以紓緩將軍澳的水浸壓力。

 

路政署轄下緊急控制中心也協調處理緊急道路事故的工作,包括在西貢和將軍澳發生山泥傾瀉和水浸的部分位置清理被泥水和雜物淤塞的路旁集水溝。

 

在渠務署、運輸署、路政署、警方等迅速應對下,西貢區較早時因嚴重水浸全線封閉的道路大部分於短時間內解封,交通回復正常。

 

運輸署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也提升級別,密切監察全港交通狀況,與相關政府部門和公共交通營辦商緊密聯繫,適時通知各營辦商作適當營運安排,並在天氣許可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盡快恢復受影響的公共交通服務,或減低受影響程度,為市民提供適切服務。

 

截至晚上7時,消防處共處理25宗有人被困升降機報告、71宗自動報火警系統報告,並疏散14名市民。

 

另外,截至晚上8時,政府共接獲22宗塌樹報告,無人受傷。

 

政府呼籲市民在山泥傾瀉警告生效或大雨期間遠離斜坡。市民也應遠離樹木和避免在樹木下停留,以及避免前往郊野公園。

 

民政事務總署至今開放九個臨時庇護中心供有需要市民入住。在西貢,12隊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參與是次應對暴雨的措施,包括在庇護中心當值,協助有需要人士。

閱讀更多

長洲搶包山決賽佛誕舉行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包山嘉年華2024壓軸項目搶包山決賽本月15日晚上在長洲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舉行,12名晉身決賽的選手將施展渾身解數,爭奪獎項。

 

開幕禮晚上11時30分舉行,賽事按習俗於凌晨零時展開,現場設有四個區域供市民觀賽,共可容納約1,650人。

 

免費入場券晚上10時開始派發,公眾可到長洲消防局側的北社一里沿冰廠路排隊領取,每人一張,先到先得,額滿即止。10時30分起,持入場券者可按指示入場。

 

比賽當晚,大會會頒發男子組冠、亞、季軍和女子組冠軍獎盃,也會頒發「代代平安獎」予摘取最多平安包的參賽者。

 

為方便觀眾在活動結束後離開長洲,新渡輪本月16日凌晨1時15分會開出由長洲前往中環的特別航班,巴士公司凌晨約1時10分至2時30分也會開辦特別巴士路線第104R號由中環五號碼頭前往旺角。此外,若干通宵巴士路線會改經中環五號碼頭。

 

如受惡劣天氣影響,搶包山決賽或會取消,並以選拔賽成績決定名次,不會安排重賽。

閱讀更多

長者學苑嘉許典禮舉行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勞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務委員會今日舉行長者學苑鳴謝及嘉許典禮,向支持長者學苑計劃的機構和人士致謝並表揚優秀長者學員,共約200人出席。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致辭時表示,長者學苑計劃旨在推動積極樂頤年,鼓勵長者終身學習和投入社區,長者保持正面的生活態度,實踐老有所為,有益身心健康。

 

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為長者學苑計劃額外注資8,000萬元,支持計劃持續發展,讓更多長者受惠。

 

支持機構和傑出學員分別獲頒感謝狀和不同獎項,長幼中樂團和太極扇義工隊先後表演,展現長者的活力和才藝。

 

勞福局和安老事務委員會2007年聯合推出長者學苑計劃,現時全港專上院校及中小學共設立約200間長者學苑,讓長者可在學校環境下學習。計劃預計在2024至25年度提供約15,000個學習名額,並提供更多貼近長者興趣的課程和活動。

閱讀更多

孫玉菡籲支持寄養服務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主持2024寄養家庭服務獎頒獎典禮,表揚寄養家庭的貢獻,呼籲更多有心人加入寄養服務,並支持社會福利署推出的「1+1」組合寄養家庭招募模式。

 

有關模式鼓勵有志服務有需要兒童的市民連同親友申請成為寄養家長,為同一名寄養兒童提供照顧,在一方因事暫未能安排照顧時,由另一方迅速接替,互相支援,讓寄養兒童無須被安排到不熟悉的環境居住。

 

孫玉菡在活動上與約700名寄養家長和寄養兒童歡敘,並向其中260個家庭頒發獎項,表揚他們對寄養兒童的關懷付出和非凡貢獻。

 

孫玉菡表示,寄養家長在保護兒童福祉上有莫大貢獻,政府上月已大幅提高寄養家庭獎勵金,普通照顧由每月約5,000元增至約11,000元,緊急照顧則由每月約6,600元增至約13,000元,並特別為照顧有特殊學習或照顧需要兒童的寄養家庭提供額外支援。他期望這些舉措會讓寄養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支持和讚賞。

 

頒獎典禮上也播出短片,介紹寄養家庭如何透過「1+1」組合互相扶持和支援,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遮風擋雨的家。

 

有興趣成為寄養家長的市民可於辦公時間致電2573 2282聯絡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

閱讀更多

維港戶外藝術裝置展期延長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大型戶外藝術計劃「藝術@維港2024」反應熱烈,為了讓更多市民及旅客參觀展覽,「teamLab: 光漣」和「藝術有理」展覽展期由6月2日延長至6月8日。

 

「藝術@維港2024」自3月25日開幕以來,整個活動已錄得超過200萬人次參觀,提早達到原先目標。現時仍在展出的包括在添馬公園和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的「teamLab: 光漣」和「藝術有理」展覽;在尖沙咀展出的Alicja Kwade《世界的秩序(圖騰)》展覽、「流動光影」展覽,以及「梵高 · 樂印」展覽。

 

除部分展覽延長展期,為方便更多市民參觀,展覽部分位置即添馬公園草地部分,本月8日起取消原先須於Klook專頁預約的登記入場安排,參觀人士將可在開放時間內直接前往參觀,無須預先登記。

 

是次第二屆「藝術@維港」由五個藝術項目組成,期望透過結合藝術、科學和科技的戶外藝術裝置作品和大屏幕數碼影像,為市民和旅客在維港兩岸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官體驗。

閱讀更多

月底向立會報告垃圾收費試行結果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會實行約兩個月,試行結果本月27日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他指,垃圾收費影響全港市民,當局會思考如何令措施不致太擾民。

 

謝展寰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先行先試計劃4月1日展開,5月會繼續。他留意到很多市民認為程序繁複,前線清潔工和管理人員則反映工作量增加,當局會在報告中認真審視這些問題。

 

此外,政府4月22日起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謝展寰指,「走塑」推行以來反應良好,措施生效之前一、兩個月,只有兩成商鋪轉用非塑膠餐具,措施實施後約一星期,已有逾半商店轉用非塑膠餐具,大型連鎖餐廳更已全面轉用。

 

他說,尚未轉換餐具的餐廳表示會用完存貨,部分則正訂購替代餐具,而很多連鎖餐廳表示,約六成至七成顧客買外賣時不需要外賣餐具。他認為措施執行暢順,六個月適應期對業界來說已足夠。

閱讀更多

學糖藝 懂非遺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吹、捏、拉、剪,燙手的糖料到了吹糖藝術家杜煥手上,轉眼化成各式動物,造型維肖維妙。

 

吹糖技藝的歷史超過600年,現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杜師傅這天專誠由長洲來到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位於深水埗的其中一個會址,就是要向十多名吹糖體驗工作坊參加者示範和教授這種傳統民間手工藝。

 

參加者都是來自基層的弱勢社群,這是他們首次近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全神貫注細看杜師傅大顯身手,除了觀摩,更有機會親自動手。

 

初體驗

 

杜師傅先把糖料捏成管狀,管的一邊讓參加者吹氣,另一邊糖料開始脹大,杜師傅趁機示範捏成不同造型,參加者從中學習吹糖的各種技巧。

 

舉辦此工作坊的社協,冀活動可帶來快樂。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說:「他們平常生活過得不愉快,很多不快經歷或低潮,現時生活狀況也未必很好。希望藉此活動帶給他們快樂,同時增進他們對非遺的認識。」

 

阮淑茵形容,對弱勢社群來說,工作坊是特別的經驗。「雖然第一次做出來的製成品未必很漂亮,但他們展示給我看時,感覺很開心。」

 

眾樂樂

 

參加者開心,杜師傅同樣快樂。

 

他憶述自己也曾是弱勢社群,小時候全家移居香港,初來港時住進劏房,家中經濟欠佳,物質匱乏。如今能夠幫助他人,也感自得其樂。

 

「他們看到吹糖時,回想起自己年幼時的情況,回憶到很多東西。有些人或者從沒見過吹糖,例如有些七、八十歲的婆婆,也從未見過吹糖,當看到可以這樣製作吹糖時,像變回一個小孩。過程中你看到他們開心,自己也不用多說。」

 

望周知

 

這個吹糖體驗工作坊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非遺資助計劃的其中一個獲資助項目,資助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公眾對非遺項目的認識和了解,同時支持傳承工作。

 

截至去年年底,計劃下獲資助項目共124個,類型涵蓋研究出版、公眾節目及教育推廣活動、傳承培訓課程、節誕祭醮等。

 

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王康瑜指出,香港非遺清單現有480個項目,署方希望透過非遺資助計劃,利用多元化的活動和模式,向社會上各階層人士推廣非遺,如殘疾人士、學生、少數族裔等。

 

「透過一些工作坊或導賞活動,讓殘疾人士參加,我們也與盲人學校合作,舉辦南音傳承計劃,以及向少數族裔人士教授粵語和貼揮春文化。」

閱讀更多

盧寵茂晤國家藥監局局長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李利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就推動內地與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審批、臨床試驗和中醫藥發展等議題交流,雙方並就藥品和中藥監管續簽兩份合作協議。

 

盧寵茂表示,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優化現行藥物審批和註冊制度,並建立權威的國際藥械評審機構,以實踐建立「第一層審批」藥械註冊機構的長遠目標。

 

特區政府去年10月和11月分別獲正式通過成為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觀察員和開始實施新的藥物審批機制,今年上半年會成立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就重整和加強藥械及技術監管和審批制度作研究。

 

此外,特區政府今年年底前會在河套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進一步提高本港臨床試驗的能力和效率,推動本港成為亞洲區領先臨床試驗中心。

 

中醫藥方面,盧寵茂指,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已於3月推出達世界級水平的數碼中藥標本館專題網站,收錄逾220種常用中藥材的科學信息和資訊,並以虛擬導賞方式讓使用者觀賞由國家藥監局送贈的珍貴中藥標本。

 

雙方在會議後續簽《關於藥品監管領域的合作協議》和《關於中藥標本館建設、研究與管理的合作協議》。

 

盧寵茂表示,續簽藥品監管合作協議確立國家藥監局、衞生署和即將成立的管理中心的聯繫和協調安排,有利特區政府發揮香港醫療優勢,長遠建立「第一層審批」藥械註冊機制,推動試驗所與內地相關機構合作構建區域臨床試驗協同平台。

 

至於續簽中藥監管合作協議則可透過完善中藥標本館館藏,進一步強化中藥標本館在科普、研究、檢驗、監管、傳承的功能,助力國家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閱讀更多

楊潤雄訪問北京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明日啟程前往北京訪問,出席故宮博物院的項目揭牌儀式,並拜訪國家文化和旅遊部。

 

楊潤雄周六返港。他離港期間,副局長劉震署任局長。

閱讀更多

黃金周逾76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一連五日內地勞動節黃金周昨日結束,入境事務處共錄得約76.6萬內地旅客人次經各海陸空管制站訪港。政府表示,整體內地旅客入境數字符合預期,出入境口岸和各方面的接待旅客工作整體運作暢順。

 

本月1日至5日內地勞動節黃金周五天期間,平均每日內地旅客入境人次約15.3萬,較去年黃金周高22%。內地旅客入境最高峰日子為本月2日,約19.2萬人次訪港;平均最多內地旅客使用的入境口岸為高鐵西九龍管制站,其次為落馬洲支線管制站。

 

政府表示, 本月1日在尖沙咀海濱花園對開海面舉辦的海上煙火表演,吸引市民及旅客於維多利亞港兩岸觀賞,整體反應正面。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及區議會合作發起的油尖旺購物節同日起動,鼓勵市民及旅客消費,刺激零售市道。

   

黃金周訪港旅客足跡遍布本港各個主要旅遊景點,包括香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昂坪360纜車、山頂纜車、西九文化區等。

 

根據旅遊業監管局的資料,黃金周約570個內地入境旅行團到港,涉及旅客人次約1.9萬,佔整體內地旅客人次約2.4%。另外,根據酒店業界初步統計資料,酒店整體入住率超過85%。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感謝相關政府部門、機構及業界等全力以赴,做好人流管理工作,發揮香港好客精神,為內地訪港旅客提供精彩旅遊體驗。雖然黃金周大部分時間受天雨影響,但內地訪港旅客達76萬多,符合最初估算,為香港經濟帶來逾20億元消費收益,市況也十分熱鬧。

 

他又說,樂見本月1日海上煙火表演順利舉辦,帶動氣氛。政府會總結經驗,為未來溝通協調工作及提升旅客訪港體驗作更好準備,迎接旅客到訪。

閱讀更多

推試行計劃資助基層青年境外交流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今日公布推出基層青年境外交流資助試行計劃,進一步支援基層青年參加2024至25年度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下的境外交流項目。

 

民青局連同青年發展委員會早前為12歲至35歲的青年推出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前者資助合資格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內地交流項目,以助香港青年認識和了解國情,加強與內地人民交流,從而提升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後者資助合資格非政府機構為本港青年舉辦到海外的交流項目,讓青年放眼世界,認識各地的歷史文化和發展局勢。

 

因應交流項目的地點、日數和內容等因素,部分非政府機構在獲得政府資助的情況下,仍需向參加者收取部分費用。

 

為進一步支持不同背景的青年參加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下獲資助的交流項目,民青局推出試行計劃,向有經濟需要的基層青年提供額外資助。受惠對象包括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青年,以及領取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下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全額資助或經入息審查資助計劃全額學費資助的青年。

 

在試行計劃下,參加內地交流項目的青年需自行承擔的費用不超過500元,參加海外交流項目者需自行承擔的費用不超過3,000元。

 

合資格青年可在報名參加交流項目時,向主辦機構查詢試行計劃的申請方法和詳情。

閱讀更多

調解周展開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2024年調解周今日展開,以「調解為先:築融和之橋 創美好未來」為主題,舉行一系列活動和會議,推廣在不同界別使用調解。同日進行的校園調解研討會為調解周揭開序幕。

 

研討會由調解員、教育工作者、學生和家長分享如何成功使用調解技巧解決學校環境中的衝突,並從調解經驗中汲取實用技巧和經驗,調解徵文比賽獲獎者則分享對調解的看法,會上並舉行徵文比賽頒獎典禮。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為活動致閉幕辭,並為調解為先承諾書簽署儀式主禮。

 

校園調解研討會吸引約400人登記參加。律政司表示,會繼續致力提倡社會各界以調解友善解決爭議,從而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調解周活動今日至本月10日一連五天舉行。

閱讀更多

包山攀爬嘉年華星期日舉行

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5-08


包山嘉年華重點活動攀爬嘉年華星期日在長洲舉行,市民可即場報名參加攀爬同樂活動,體驗攀爬包山的樂趣,預先感受搶包山的緊張氣氛。

 

活動於當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在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舉行,身高一米或以上的市民可即場報名參加,攀登比賽所用的14米高包山架。

 

大會特別邀請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成員在場講解攀爬技術和安全知識。

 

同場設「許願包山」供市民掛上許願卡,並有綜合表演、學童繪畫比賽優勝作品展覽、攤位遊戲和手工藝製作。

 

包山嘉年華由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查詢可致電2852 3220。

閱讀更多